皇帝的病与亡——御医所见的末年光绪羞羞视频
作者: 小李 2023-12-03 06:43:24
阅读(157)
共7836字|阅读需11分钟清光绪帝载湉之死,是晚清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谜团之一,他究竟是正常去世还是死于他人的谋害,自其去世之后的一百多年来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光绪生命中的最后几年里,有多位御医(为行文方便,本文中所指御医包括临时征调为皇帝诊病的外来医生,不特指太医院的太医)先后为这位皇帝看过病,这些御医目睹了光绪生病、去世之间不少诡异的细节,管窥了真相的一角,但身不由己的御医们对此只能冷眼旁观,充当一段阴暗历史的见证人。“不讲理的万岁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四月二十八日(农历日期,后文如无特殊说明均使用农历日期),在北京任商部主事的力钧突然收到通知,要他去见权势熏天的领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奕劻告诉力钧,军机大臣公议推荐他入宫为慈禧太后和光绪诊病,而朝中重臣们之所以选中他这个六品小吏,是因为力钧是当时京城中声名赫赫的良医。图11906年,乾清宫内景力钧,字轩举,福建永泰人。早年跟随多位医师学习中医知识,大有所成。与当时的普通中医大夫不同,力钧先后游历过东南亚多个地区,见识广博,并且熟悉西医知识。在诊疗中,他大胆创新,中西药兼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因此被誉为“力能回天”的良医。光绪二十九年(1903),力钧调任商部主事,搬到北京居住。在京城,许多达官显贵慕名登门请力钧看病,络绎不绝。力钧先后诊治过的重臣有军机大臣那桐、瞿鸿禨、徐世昌、世续等人,他与袁世凯、徐世昌、奕劻的长子贝勒载振都有些交情。正是因为力钧是权贵阶层公认的名医,所以才被军机大臣们推荐入宫为慈禧和光绪诊病,做起了御医的差事。为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看病,力钧自然不敢大意,他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力钧从载振的口中打听到了皇太后与皇帝近期的病情:太后近日得了感冒,又有些消化不良;皇帝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以来就得了病,一直没好,最近先是中暑,之后又因吃了慈禧赏赐的粽子,引发肠胃不适。比起皇帝,力钧似乎更应该担心能否让太后满意,因为光绪的病已经持续了多年,清廷曾多次从各地征召名医,但是都没能治好皇帝的病,所以就算力钧治不好也算不上大罪过。而太后所患的都是寻常小病,万一治疗不善,必然会受到性格挑剔刻薄的慈禧的责难,力钧搞不好就要大祸临头。图2慈禧太后(1903年,由大清皇宫的首位御用摄影师裕勋龄拍摄)然而,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力钧的预料,为太后诊病的过程相当顺利。闰四月初三,力钧入宫为慈禧诊脉。太后的感冒并不重,加上太医院的医生们之前已经为其开了不少药,所以力钧只开了一些金银花、甘草之类的清凉之药让太后服用。对于让慈禧颇感困扰的消化不良,力钧提出这是之前吃药太多、饮食过度所致,根本无须再加开药物,只要每天喝3次鸡汤,多吃流食调理即可康复。力钧的食疗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慈禧很快恢复了健康。太后非常高兴,在内务府大臣曾崇面前称赞力钧的疗法“神妙极矣”,不仅让她很快恢复了健康,还免受每天喝几十味中药之苦。闰四月初七,皇太后破格赏赐给力钧一碗鸡汤,并且让力钧不必谢恩,当殿饮用。甚至连慈禧的心腹总管太监崔玉贵因为质疑力钧的食疗法而找军机大臣大闹的事情,也被慈禧压了下去。但是,在皇帝那边力钧遇到了麻烦。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首次入宫诊病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力钧都主要为慈禧看病,虽然也给光绪开了几副药,但都属于配合其他御医工作,力钧与光绪的接触非常有限(慈禧曾多次以光绪的名义征召医生,实则为自己治病)。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七月中旬开始,力钧开始专门为光绪诊病之后,他发现这位万岁爷有些不讲理。七月十九日,力钧为光绪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诊疗。按清宫惯例,为皇帝看病时,由皇帝自己描述病情。光绪详细介绍了自己所患的各种疾病,包括遗精、腿脚发凉、耳鸣、腰酸背痛,这些大小病症困扰了他十几年。从去年开始,光绪又添了几种不适,有头痛、胃口不好、便秘等。图31901年,颐和园玉澜堂远眺。玉澜堂修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光绪年间重建,是光绪帝的寝宫但是,力钧在为皇帝请脉之后发现,光绪的身体远没有他说的那样差,光绪不过是身体虚弱、血气不足、肝气不舒而已。因此力钧仅给皇帝开出了川贝母、生麦芽等几味和肝开胃的药。第二天,在给奕劻的信中,力钧建议为皇帝增加食疗法,即饮用牛羊肉加上绍酒熬成的汤汁调理身体。然而,力钧治疗方案的效果,遭到了皇帝的彻底否定。力钧第二次为皇帝请脉时,光绪说他的药方几乎没有任何效果,自己的症状没有丝毫缓解,以至于整个后半夜都无法安睡。不仅如此,光绪还提出,力钧用药功力不够,建议力钧用药时“非峻补不可”。皇帝反过来指导医生用药,其实已经是在质疑力钧的专业水平了。郁闷之余,力钧立即按照皇帝的指示调整药方,新加入了附子。附子的主要功能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正好可以医治光绪的旧疾,但因其有毒,并且因为错用附子在康熙时期还闹出了一场宫廷风波,所以御医们将其视为猛早药,不轻易使用。力钧敢在药方中添加附子,一方面说明他对自己的医术很自信(力钧为慈禧诊病时曾经开过附子),另一方面也是被皇帝给刺激到了,这才下了猛药。图4《崇陵病案》中记载的力钓为光绪皇帝记录的病历让力钧倍感郁闷的是,新药方带来了更加窘迫的后果。宫中很快传来消息,光绪服用了附子之后,旧病不仅没好,嗓子里还起了小泡,怀疑是药力过热所致。光绪还将力钧的药方拿给军机大臣们看,让这些外行去讨论力钧所开药方是否妥当。对于一位以医术精湛闻名京师的杏林圣手而言,皇帝的这种做法是对他的公开羞辱。皇帝本身无大病,力钧开了温补的药方,皇上嫌药力不够要加猛药,加了之后又质疑药方开得不对,光绪这一番颇不讲道理的操作搞得力钧左右不是、进退维谷。因此,在给光绪看了十天病之后,力钧已经开始想脱身的办法。在给好友林纾的信中,力钩大吐苦水,说自己的新药方正对皇帝的病症,无奈不被采纳,药方还被拿给军机大臣们讨论。事到如今,力钧表示自己已经智尽力穷,只能请假让贤。经过一番心思精巧的设计之后,光绪三十三年(1907)九月下旬,力钧终于以身患肺病为由请假,离开了让他倍感折磨的宫廷。然而,万岁爷为什么要在诊病的过程中折腾他这个临时御医,恐怕力钧要花很久才想得明白。要想寻找光绪对力钧如此不讲理的真正缘由,必须回顾光绪与慈禧之间的复杂关系。母子恩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仅仅几个小时之后慈禧乾纲独断,选择亲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年仅4岁的儿子载湉承继咸丰帝之子,入承大统登基御宇,年号光绪。按慈禧自己的说法,她对这位过继而来的儿子相当疼爱——每天亲自为载湉擦洗身体,小皇帝胆子小,害怕声响,慈禧每每把他抱在怀中安慰;至于皇帝的日常衣食起居,慈禧更是亲自过问,生怕有闪失。乍看之下,于公慈禧将载湉扶上了皇帝的宝座,于私她对这位曾经的外甥疼爱有加视同己出,太后的厚恩光绪一家应该感激涕零才对。然而,事情却没这么简单。根据《翁同龢日记》中的记载,光绪生父醇亲王奕譞在听到载湉被立为新帝时的反应并不是大喜过望,而是惊骇不已,一边大哭一边磕头,最后昏了过去。奕譞的这种表现并不仅仅是演戏给慈禧看,更出自他对慈禧的恐惧。奕譞亲身经历过“辛酉政变”和“甲申易枢”,目睹过慈禧怎样砍瓜切菜一般处死了3位顾命重臣,又毫不留情地清洗了曾经的政治盟友恭亲王奕䜣。奕譞很清楚,对于慈禧而言,她所给予的恩典乃至亲情都要服务于最高政治目标——确保自己对最高权力的垄断。慈禧选择载湉继位,根本原因是为了能够继续以皇太后的身份统治大清帝国。所以即便载湉成了皇帝,也必须避免对慈禧的权力垄断构成威胁,乖乖地在慈禧手心中听任摆布,否则慈禧对光绪的恩情将转化为仇恨,奕譞一家将面临灭顶之灾。为了让慈禧放心,奕譞费了不少心思。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初十,慈禧发下懿旨称将在明年皇帝年满17岁时举行亲政大典,结束垂帘听政。奕譞深知慈禧此举不过是以退为进,并不想真正交出权力,所以连续上奏折恳请慈禧继续训政,并且还不惜违背祖制,请求慈禧在光绪亲政之后,仍然沿用现有的决策程序,政务先交由慈禧裁决后再上奏皇帝。经过一番虚伪的推脱之后,慈禧欣然接受了奕譞的恳求,同意在光绪亲政之后随时就国家大事指导皇帝,以让渡部分政务处理权为代价保留了最高决策权,继续在幕后当“太上皇”。虽然奕譞在世时苦心孤诣地维持皇帝和太后之间的和谐关系,但随着他的去世(奕譞于1891年去世)和皇帝在政治上逐渐独立起来,慈禧与光绪之间的关系开始向奕譞所担心的方向滑去。光绪并不是一位只醉心于享乐的庸碌君主,他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改变帝国江河日下的现状,也不甘心以皇帝之尊当一辈子政治傀儡。经过甲午战争惨败于日本的刺激,加上民间维新运动的影响,光绪决心变法图强。正是戊戌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让慈禧和光绪彻底决裂。变法必然导致政治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在光绪和维新派的激进改革中,慈禧恰恰是被割肉的一方。早在变法刚刚开始之时,光绪就表达了对慈禧不给他权力的不满。光绪二十四年(1898)春天,光绪向奕劻抱怨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随后,二人在官员任免上又发生多次冲突,其中在七月十九日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母子不欢而散,连摆好的团圆饭都没吃。真正让慈禧翻脸的是七月二十九日母子间的另一场争吵。当天光绪驾临颐和园给慈禧请安,主要目的是恳请太后批准开懋勤殿。开懋勤殿的思路来自康有为和梁启超,表面上看,其定位是一个直属皇帝的咨询机构,选用才俊入值,就新政为皇帝提供咨询。但实际上因为这个准备由维新派组成的咨询机构直属皇帝,可以非常方便地转变成决策机构,这样做无异于绕开慈禧控制的军机处、总理衙门等机构,形成了一个新的权力核心,变相架空了慈禧。光绪和维新派的这点小心思自然瞒不过老辣的慈禧,因此在六月份梁启超第一次提出开懋勤殿时,军机处就顶了回去。这次光绪向慈禧亲口提及此事,慈禧不再忍耐。太后明确警告皇帝,如果再敢挑战她的权威,光绪的皇位就保不住了。图51906年,颐和园十七孔桥与玉带桥经过这次争吵,太后与皇帝之间已经势同水火,决裂几乎无法避免。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慈禧采取了行动,先是从颐和园返回西苑,在获悉了维新派准备“围园劫后”的政变方案后,她立即采取措施,下令抓捕维新派,重新训政。戊戌政变之后,失去了一切权力的光绪被囚禁于西苑瀛台,成为大清帝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皇帝囚犯。为了确保这位已经被各种眼线严密监控起来的皇帝没有一丝一毫逃脱的机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一月十九日,慈禧下令将瀛台周围已经冰冻的水面凿开,必须见到亮水。图6颐和园庭院内的铜凤凰(西德尼·D.甘博/摄)比起普通的囚犯,光绪除了失去肉体自由之外,还要承受更多精神上的折磨。光绪所挚爱的伴侣珍妃也遭到了软禁,而且珍妃寝宫淑清院的北门被慈禧下令用砖砌死,因为通过此门能够望见光绪所在的瀛台。庚子国变之时,珍妃惨遭慈禧毒手,而身为皇帝的光绪不仅无法拯救爱人,连公开纪念她的权利都被剥夺,只能偷偷对着珍妃留下的帐子泪流满面。没有了爱人的慰藉,光绪想自娱自乐都成了奢望。由于自小受慈禧的耳濡目染,光绪对看戏很内行,经常会自己把玩戏班里的锣鼓一类的乐器,演奏水平相当专业。不过在被囚禁之后,光绪如果想要这些乐器,必须先经过慈禧的批准。种种迹象表明,慈禧虐待光绪明显带有挟怨报复的意味。虽然从诸多资料的记载上来看,光绪对维新派针对慈禧的政变方案并不知情,但是遭到亲人背叛后的幻灭感和康、梁在海外出于宣传目的散布的种种亦真亦假的消息,都让慈禧对光绪产生了刻骨仇恨,她甚至希望老天爷出面收拾光绪这个不孝之子——在戊戌变法之后将近两年,慈禧还专门下旨修改在宫中传演的京剧《天雷报》的内容,增加对逆子的惩罚。慈禧对光绪的惩罚不仅仅停留在精神折磨和改剧本上,还付诸了更大的行动。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下旨立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准备让光绪让位,彻底废掉皇帝。直到之后遭遇了庚子国变这样的惊天变故,慈禧废黜光绪的计划才被放弃。尽管如此,慈禧对光绪的态度并没有缓和的迹象——自戊戌政变之后,清廷就宣称光绪身染沉疴,命令各地选派良医进京为皇帝诊病;庚子年之后,这种安排没有任何变化。实际上光绪此时正当壮年,虽然因为长期囚禁心情抑郁导致有一些不适,但都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慈禧拿光绪的身体做文章,不过是为自己继续训政寻找借口。图71902年,两宫回銮,前队护卫入城对于慈禧的这种安排,光绪心知肚明,太后说他有病,他就必须有病。但是光绪也不甘心任人宰割,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他想办法进行反抗,向大臣们证明自己病得根本没有慈禧渲染的那么重。正是光绪对慈禧这种既妥协又斗争的策略,给力钧造成了“万岁爷不讲理”的印象——力钧第一次为光绪诊病就发现皇帝其实没什么大病,所以开了几味重在调理的中药,还建议让皇帝采用食疗法。这种药方自然不符合慈禧强安给光绪的患有沉疴的人设,所以光绪下旨说力钧的药无效,要求开些药力大的药;力钧眼见自己的药方被驳回来脸上挂不住,加上了附子这味猛药。但是在光绪看来附子下得太重,他不想让外界认为自己病重到需要用附子这种猛药的地步,所以说力钧的新药方同样毫无效果。光绪把药方拿给军机大臣们看,无非是想告诉这些重臣,他病得没那么重。对于光绪种种复杂的考量,身为外臣的力钧自然是一无所知。他体味到的,只是皇帝的蛮不讲理和短暂御医生涯中的种种无奈。在日后给友人唐文治的信中,力钧写道,“危险之境,困苦之情,至今手足尤颤”。这些描述用在力钧的身上,也许有夸大其词之嫌,但用在他的一些同行的身上则毫不为过——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几位御医见证了晚清宫廷中最让人细思极恐、遍体生寒的一幕。计划内发病与计划外病亡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十八日,天津卫生总局总办屈永秋大夫被紧急召入宫中为光绪诊病。屈永秋,字桂庭,广东番禺人,早年在北洋医院学习医术,是名满京津的著名西医,京城中的许多达官显贵都找他看病。屈永秋的徒弟王仲芹是袁世凯的私人医生,所以屈永秋与袁世凯相熟。因此,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命令在京重臣推荐医生为光绪入宫治病时,袁世凯和奕劻都推荐了屈永秋。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十二日,屈永秋首次为光绪看病。根据皇帝自己的描述和屈永秋的诊断,光绪患有遗精、头痛、腰痛等病症,可能还有肺病。但是,十月十八日屈永秋见到的光绪所患的绝不是这几种旧疾。根据屈永秋的回忆,光绪腹痛非常严重,已经到了疼得无法忍受、当着臣子的面在床上乱滚的地步。然而匪夷所思的是,屈永秋根本就没给光绪开任何药物,仅仅让皇帝用热水袋暖敷腹部缓解疼痛。对于自己的反常举动,二十八年之后屈永秋在《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一文中才道出内情。屈永秋熟知明代“红丸案”的故事,深知入宫为皇帝诊病的风险,加上他是由袁世凯推荐的,而戊戌政变之后光绪对袁世凯恨之入骨,所以自从为光绪看病以来,屈永秋如履薄冰,从来不敢给光绪开内服药品,而只开些无关痛痒的药膏药酒,以免皇帝身体出现变故自己被牵连。当十月十八日最后一次为光绪看病时,屈永秋就断定光绪的腹痛与他之前所患的疾病毫无关系。但是屈永秋不愿也不敢深究病因,自然无法下药医治已经“病”入膏肓的皇帝,只能用热敷的方法敷衍过关。多年之后,清廷灭亡,他才敢说出心中的想法——光绪之死有重重黑幕,如同宋代的“烛影斧声”。在屈永秋看来,光绪如同当年的赵匡胤一样,死得不明不白,但究竟谁是“赵光义”,屈永秋并没有明言。图8袁世凯站立像屈永秋不是唯——位见证光绪临终身体异样的御医。十月十八日晚上,御医杜钟骏奉命给光绪看病,此时光绪还能坐起来与医生对谈,但是精神状态已经非常差,光绪带着哭声让杜钟骏想办法救他,杜钟骏诊断后安慰了皇帝几句,之后单独告诉军机大臣,光绪已经进入随时可能死亡的危急状态。第二天,光绪的病情急转直下,已经起不来床说不出话,而太医院院使、当时的头号太医张仲元在看完病后却说光绪不过是因为腰疼伤及气血导致的不适,这当然不是实情,仅凭腰疼不会导致光绪在两天后就龙驭上宾。清朝灭亡多年之后,张仲元才说出他的判断,光绪当时的症状乃是中毒所致。实际上御医们所见光绪去世之前的种种异常,牵扯出的正是晚清宫廷的惊天疑案——光绪到底是因病去世还是死于他人的谋杀。事实证明,屈永秋和张仲元所言非虚。2017年“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简称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清光绪帝死因鉴证》一书出版,在这部著作中课题组的专家们以2003年以来对光绪遗骸的法医学检测结果为基础,通过严谨细密的调查、考证、推理得出结论,光绪系死于慈禧下毒。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慈禧身体每况愈下,多次召见御医诊病。进入十月后,慈禧病情愈发严重,多次病危(推测慈禧所患疾病为非常凶险的肺栓塞)。十月十七日,慈禧的病情忽然加剧,因此慈禧在当天决定毒杀光绪,防止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掌权。慈禧在赏赐给光绪的食物(或药物)中下入足以致死剂量的砒霜,并在傍晚5点左右派人送给光绪食用,导致光绪在十月二十一日暴死。但是,事情的发展并未完全按慈禧所想的那般“顺利”。虽然在十月十七日夜晚,光绪按慈禧的计划中毒发作,却并没有在当天就毒发身亡。根据课题组的考证,慈禧认为光绪中毒不久之后就会死去,所以在十月十七日夜晚下令将皇帝专用的棺椁停放在乾清宫,以便随时将死亡的皇帝装殓起来。然而已经被囚禁十年,按慈禧所宣称遍身是病的皇帝在中毒后迸发出了惊人顽强的生命力,硬是苦苦支撑了四天才咽气。屈永秋、杜钟骏、张仲元等人所见到的皇帝,正是已经中毒但没有按慈禧计划如期驾崩的光绪,所以这些御医们才见到了种种他们不敢明言的异常,窥见了重重黑幕下的些许真相。在将近96个小时的痛苦挣扎中,没有一位御医敢对光绪进行实质性的抢救,当然就算他们知晓了光绪所中的是砒霜之毒拼上身家性命救治皇帝,也无力回天,因为砒霜在当时的中国是一种无药可解的剧毒药物。陪伴在濒死皇帝身边的,没有一位亲人——光绪的亲生父母早已去世,爱妻珍妃也已香消玉殒,只有几个身份卑微的小太监陪着这位孤苦的皇帝走完了他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正二刻三分,公元1908年11月14日18点33分左右,清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因砒霜中毒去世,时年38岁。大约21小时之后,毒死光绪的慈禧太后因病去世,时年74岁。图91908年,慈禧太后葬礼,庞大的灵柩与送葬的队伍后记力钧告别御医生涯之后,前往日本考察学习现代医学。宣统年间他又前往西欧各国游历,每到一处,力钧都会详细考察当地的医院,并购买了不少现代医学书籍带回国内研读。力钧晚年在京津一带悬壶济世,救治了无数病患,造福一方百姓。1925年,力钧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屈永秋在光绪去世后继续回到天津卫生总局工作。1910—1911年,由于东三省的鼠疫有向京津一带蔓延的趋势,屈永秋与同事们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治疫情。由于屈永秋在防疫中的出色表现,1912年他被法国政府授予荣誉军团勋章第三等司令勋位。民国时期,屈永秋成为袁世凯的医官,见证了袁世凯、赵秉钧等政界要人的最后时刻。屈永秋晚年行医济世,为防治鼠疫等恶性传染病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屈永秋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1913年,已经去世5年的光绪被安葬于清西陵园的崇陵之中,这位一生坎坷悲苦的皇帝终于入土为安,而他的死亡之谜在百年之后借助现代科技才得以真相大白。也许,唯一能让光绪感到些许安慰的,是他的陵寝远离慈禧的定东陵200公里之遥,而距离他深爱的珍妃的坟墓,只有短短的500米。(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